公司新闻

  

枕着岁月的木头赋予了诗篇的光芒

梅雨季节的仓库总弥漫着潮湿的霉味,我踮着脚拨开蛛网,眼前的旧枕木像沉默的巨兽横亘在角落。那些暗褐色的木料上,交错的裂纹如同老人手背的青筋,浸透柏油的纹路里还嵌着星星点点的铁锈,这是我接手老厂区改造项目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—— 如何处置这些承载着工业记忆的庞然大物。
施工队建议直接粉碎当燃料,设计师却坚持将其切割重组为景观小品。两种方案在会议桌上激烈碰撞,我捏着设计图站在枕木前,指腹抚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凹痕,突然意识到它们不仅是建筑废料,更是一部凝固的铁路史。那些嵌入木料的铁锈,或许是某个清晨机车头滴落的油渍;凹陷的槽痕,说不定记录过无数次车轮碾过的震颤。
当我开始查阅资料,才发现这些枕木远比想象中复杂。它们大多由东北红松制成,经过防腐处理的木材能抵御数十年风雨侵蚀。在铁路系统更新换代时,这些枕木本该被新轨枕替代,却因厂区搬迁而被遗忘在此。每一根枕木都像是时间胶囊,封存着机械轰鸣的岁月,也封存着老工人用汗水浇筑的匠心。
为了找到最佳处理方案,我走访了本地的工业博物馆,在那里看到同样来自铁路的旧枕木被改造成展示台和长凳。受此启发,我们团队决定将枕木保留原始形态,通过打磨、防腐处理,将其错落排列成露天剧场的台阶。施工时,我特意让工人保留枕木上的每一道疤痕,那些不规则的纹理在阳光下形成独特的阴影,仿佛在诉说往昔的故事。
竣工那天,老厂区的退休工人站在枕木台阶上热泪盈眶。他们抚摸着熟悉的木纹,辨认着当年亲手刻下的编号。这些曾被视为难题的旧枕木,如今成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。我终于明白,所谓 “难题” 往往源于认知的局限,当我们真正走近事物的本质,便能在岁月的褶皱里发现新的可能。那些深埋在枕木里的年轮,不仅记录着时间的刻度,更教会我们如何在废墟中重塑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