枕木记:铁路的故事,悄悄说给每个愿意停下脚步的人听
点击:发布日期:2025/10/2

巷口的老修车铺旁,卧着半截旧枕木。说是卧,其实是斜倚在砖墙根,底下垫着两块青石板,倒像位歇脚的老人。路过的人多不在意,就像汪曾祺写晚饭花 “公园里不种,画家不画”,这从铁路上退下来的木头,也实在算不得起眼的景致。
      老周修自行车时总爱靠它歇脚。他说这枕木比他来巷口开店的年头还长,二十年前从鹰厦铁路的旧线料场拉回来的,当时同批的还有十几根,后来有的做了桥桩,有的成了菜园的栅栏,只剩这根留到现在。木头的表皮早被风雨磨得发暗,却透着沉实的光,凑近了能闻见淡淡的松脂香,混着几十年不散的煤烟味 —— 那是火车轮与钢轨摩擦的气息,早钻进了木纹深处。

旧枕木
       枕木身上有三排整齐的钉眼,像细密的伤疤。最上面那排的孔眼还留着铁锈,老周说这是道钉嵌过的痕迹,当年每根枕木都要经得住几百斤的力道,才能把钢轨稳稳托住。雨天里,孔眼会渗出水珠,一滴一滴砸在青石板上,倒比钟摆还准时。有回放学的孩子蹲在旁边看,数着水珠问老周:“这木头躺过多少火车呀?” 老周摸了摸钉眼周围的凹陷,那里的木纹比别处深些,是长年累月被钢轨压出来的:“怕是能从南到北,绕着山转几十圈呢。”
       去年秋天,社区要整治巷容,有人说这枕木占地方,提议拉去废品站。老周没说话,夜里找了块粗砂纸,把枕木侧面磨出片平整的地方,又用红漆写了 “老铁路” 三个字。第二天居委会的人来瞧,看见那三个字嵌在深浅交错的木纹里,倒像这木头自己长出来的,竟没再提搬走的事。后来常有退休的铁路工人路过,站在枕木前摸半天,说这纹路像极了当年养护过的线路,连松节的位置都一模一样。
       入夏后雨水多,枕木缝里竟冒出点绿芽,是株不知名的小草。老周没拔,说让它长着吧,当年在铁路上时,枕木缝里也长草,火车驶过的时候,草叶贴着木头晃,倒像给铁轨镶了道绿边。有回我路过,看见阳光透过修车铺的帆布棚,在枕木上投下细碎的光斑,钉眼处的铁锈泛着暖红,倒比巷口新开的花店还耐看些。

旧枕木
      前几日降温,老周把自己的棉坐垫垫在枕木上,说怕它 “着凉”。旁人笑他较真,他却指着枕木上的裂痕说:“你瞧这缝里,还藏着当年的太阳呢。” 可不是嘛,那些经受过汽笛与车轮的木头,早把岁月酿成了温润的质感,就像晚饭花虽不名贵,却能把寻常日子开得热闹又实在 —— 这旧枕木也是,在巷口的风里静立着,把铁路的故事,悄悄说给每个愿意停下脚步的人听。

  • 扫一扫进入商城

  • 官方客服